财联社5月22日讯 (记者 方璐 刘琰)疫情特殊时期,原本不常见的餐厅料包,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。
一方面,这是在线下消费停滞的背景下,餐厅艰难自救的手段;另一方面,以料包为代表的预制菜,正在经〖jing〗历从B端渗透至C端的结构性变化,而在疫情的影响下,餐厅成为了新的推手。
目前预制菜仍然是以B端为主,在C端还处在消费者市场培育的阶段。同时,C端也被视为预制菜生产商品牌化的重要布局。而在疫情下,餐厅开卖预制菜效果一般、社区团购预制菜“遇冷”以及性价比和多样化存在局限等问题,仍然是预制菜生产企业迈向C端拓展要面对的挑战。
疫情之下餐厅开卖预制菜
“自『zi』从因疫情不许堂食后,我们心思全在外卖上。”北京朝阳区金汇路某主营生蚝、牛排及海鲜火锅的西餐店店员告诉财联社记
该店平时进店客单价在500元左右,属北京一家较为高端的西餐厅。这家店在饿了么平台起送价238元,配送费11元。
据店员介绍,原先外卖只卖海鲜或生牛肉等食材,今年4月下旬{xun}推出了预制的火锅套餐。
在疫 yi[情更为严重的上海,外卖平台上不少餐厅也卖起了各式各样的预制菜,包括预制料包或食材原料。在上海淮海中路某餐馆的外卖页面上,没有平时售卖的成品菜,而是上架了炸鸡块、熟毛豆、日式牛�S浇头等料理原料包。该店客服专员表示,这些产品均是“进的别人的货”,平【ping】时店内不会使用这些料包,并称,店铺至今未正常营业,因为还在“静默期”。一家知名连锁日式拉面店甚至在外卖平台上线「xian」了自热拉面,并附上教程。
在餐饮工业化的背景下,餐厅使用预制菜已经不是什么秘密【mi】了。但当疫情按下线下消费暂停键,考虑到堂〖tang〗食恢复仍有难度、原料库存和『he』经营压力,以及外卖产品的安全性,餐厅在外卖平台直接上线预制菜,作为权宜之计。
上海环球港某江南菜系连锁餐厅的店员向财联社记者强调,预制菜仅是餐馆在特殊期的一个应急特殊选项,未来等疫情好转,还是以堂『tang』食餐饮为主业务。
这家连锁餐厅在外卖平台打出“抗疫预制『zhi』菜‘cai’”系列,包括战斧牛排、小龙虾、鲍参翅肚、梅菜扣肉、小炒黄牛肉等。不过店家告〖gao〗知记者,多款预制〖zhi〗菜无货不能下单。原因是这批预制菜“由杭州供货,货源不稳定”。
不过,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堂食受到严重影响的当口,多数餐馆并不靠预制菜求生,仍然还是以下单日常快餐为主,目前助力整体餐饮外卖销量的效果并不显著,种类有限的预制菜受欢迎程度远不(bu)如成品菜。
值得注意的是,消费者对此的态度却大相径庭。
上海封城前一晚,“90后”姑娘江莉花200元在平台紧急抢购了一份“预制菜盲盒”。这是她第一次买预制菜,打开后发现“料挺好,荤素搭配,还附有烹制说明”。在居家的这段时间里,她开始关注餐厅推出『chu』的预制菜外卖。
她发现,像西贝也推出了“贾国龙功夫【fu】菜”;云海肴「」则直接打出“到家成品菜、居家半成品全场7.9折”海报。
与江莉对预制菜的接纳不同,同样家住上海的杨哲在饿了么平台发现,一些曾到店堂食过的餐馆,开始售卖料理包,原来平时就餐吃到的就是这些产品,这令他难以接受。
预制菜厂商的C端路
艾媒咨‘zi’询数 shu[据显示,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,同比增长19.77%,预计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.07万亿元。
截至2022年1月27日,中国 guo[预制“zhi”菜相关企业已达6.81万家。最近仍有不少企业继续入局,金龙鱼(300999.SZ)、金陵饭店(601007)(601007.SH)、千味央厨(001215.SZ)等均向外释放上马预制菜信号。另有仲景食品(300908.SZ)、恒顺醋业(600305)(600305.SH)、海天味业(603288)(603288.SH)等公司亦‘yi’表示着手预制(zhi)菜研究或布局。
预制菜行业中,绝对规『gui』模“mo”化企业尚未出现。多家上市公司正在大力扩张产能,增加规模优势,抢占龙头地位。2022年,得利斯(002330)、春雪食品、仙坛股份「fen」(002746)等均有新产能投产。其中,得利斯计划新增产能为当前产能的4倍。
目前,我国预制菜尚处于发展初期,市场依然以B端为
春雪食品(605567.SH)目前预制菜B、C端比例大概是8:2,疫情致B端堂食减少,宅家令线上消费爆发,催化C端消费,看到市场C端渠道的趋势,该公司在年报中强调,将推行B、C端同步开发策略。味知香(605089.SH)亦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,将在B、C端同步发力,积极探索尝‘chang’试新渠道,挖掘潜在用户。
但是对于预制菜的供应商来说,C端则被视为品牌化至关重要的一步。中国食品产业
不过,在C端零售市场,预制菜面临着性价比和众口难调的问题。
李继凯认为 wei[,一(yi)方面,传统农产品(000061)加工企业转型的预制菜生产企业占比较大,造成产业发展存在小、散(san)、乱问题比较严重;另一方面,受制于中餐的特点,一些口味复杂的菜品,预制菜工厂化、标准化的口味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春雪食品董秘李颜林则对财联社记者表示,公司会进一步加大生产技术研发及产品研发投入,告别低水平的“料理包”式的预制菜,在产品口感上狠下功夫,将“高还原度”作为研发目标。5月份,公司刚刚发布了12款春季新品。得利斯(002330.SZ)去年亦推出多款预制菜系列新产品,该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3.66%。
(记者肖良华、吴蔚玲对此文亦有贡献)